鸡腿菇畦栽和袋栽法在覆土时有哪些不同
前年参加食用菌交流会,学到了一种鸡腿菇林下种植新方法,排袋不做畦种植。回来后正是春节前,迫不及待的制作培养料,发酵装袋、养菌,自去年春天开始了试种。经过一年多的实际种植,还别说,这种方法简单、省力、省心、产量质量都不错,今天禁不住心里的高兴,给大家做一下分享。
一,什么是排袋不做畦。
排袋,指的是把发好菌的菌包,在种植地排列。不做畦,就是不用挖菌畦。连贯起来说,就是在林子下的种植场地不挖菌畦,只做一下简单的平整,菌包不脱袋,直立排列在种植场地上,打开菌包上口,刮一下培养料面的老菌皮,在袋内的培养料面直接覆土,浇水湿润覆土,就开始进入准备出菇阶段的管理。
二,排袋不做畦种植的好处。
从实际种植中知道,这种方法与其他种植方法相比较,好处是真不少。
⑴种植更简化,操作更容易,成本更低。
这种新的新的林下种植鸡腿菇的方法,从上述中可以知道,省去了挖菌畦,省去了脱去菌包塑料袋的步骤。挖菌畦与简单的平整地面相比,菌畦内脱去菌包塑料袋,或躺放菌棒,或直立菌棒与不脱去塑料袋地面直立相比,很明显的就能得出,后者操作更简单,也更容易操作,这种情况下,步骤少了,工序和操作简单了,效率就上去了,也就就当然的省人工,当然的减少了种植成本。
⑵病虫害的防御负担更轻。
原来的菌包入畦种植,入畦前要进行菌畦和周边环境的灭菌杀虫,菌棒入畦覆土后,病虫害的危害大多是在覆土下进行,非常隐蔽。往往是出现危害,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才能发现,即使费劲心血的观察,也经常出现漏洞,病虫害防治很是被动,所以被病虫害折磨的有时真的是提心吊胆。
新的种植方法,虽然在排袋前,也要做好场地及场地周边的灭菌、消毒和杀虫,但是排袋后,菌棒就摆放在地面。在本就透明的塑料袋中,处于排袋边缘的菌包,直观明了,想观察中间位置的菌袋,只要伸手提出来,就可以观看。这样观看菌包内的菌丝、培养料变化,不费力,直观,一旦出现变化,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能及时发现,所以,病虫害的防治变得更主动,做起来也就更轻松,再也没有了,被蒙上了双眼还得预知外面的一切的种植要求。
新的种植方法,不脱去菌棒外部的塑料袋,这层塑料袋,知道不是在排袋过程中出现损伤,在长满菌丝的菌棒的支撑下,它就像是和菌棒合成了一体,也就是给箍上了一层,刀剑不入,油盐不进的铠甲,牢牢地守护着菌棒这个主体,怎么厉害的杂菌和害虫也穿不透塑料袋这层防护,把病菌、害虫都拒之在菌棒之外,很大程度的,减轻了病虫害防护的负担。
新的种植方法,更利于被病虫害侵染后的防治。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一旦发现某个或某些菌袋感染,可以立即整体移除种植场地,控制住感染源,再对种植场地进行灭菌杀虫。和入畦种植发现病虫害,要挖开覆土,观察取出菌棒,甚至还得废弃相邻菌棒相比,更容易、更简单、更直接、更快捷有效。
另外,菌包总是很直观的呈现在种植者眼前,种植者时时掌握着菌包的状态,在心里上也放松,放弃了原来种植中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的担心,实际上减轻了种植者的工作量,降低了种植的劳动强度,把种植变得相对轻松。
⑶利于保湿。
新的种植方法,菌棒不脱袋直立排列,袋内培养料面覆土,塑料袋的边缘超过覆土一大截,覆土也在直立的朔料袋保护之内,加湿后,因有一层塑料袋的保护,袋内的水分不易蒸发,和入畦覆土种植相比,直立排袋的水分蒸发是一个点,而入畦覆土种植是一个面,这样点的水分蒸发自然而然的小于面的水分蒸发的量。所以,加湿后,更利于长时间的保持鸡腿菇子实体正常生长所要求的覆土层含水量50%,空间相对湿度85~90%的湿度。
⑷利于交换放置位置。
鸡腿菇的种植,有着周期长的特点,而林下种植,又有着场地宽阔,地方大的优势。长时间的放置菌袋,袋下位置避免不了出现杂菌、害虫逐渐增多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就可以随时的在临近重新更换场地,更换场地并不复杂,只是简单的平整,进行灭菌消毒杀虫处理,再对菌棒外部的塑料袋也进行简单的灭菌杀虫处理,就可以把菌包摆放到新的、洁净、无病虫出现的新场地。旧场地在菌包搬出后,再进行灭菌杀虫处理,可以做为下次把菌包搬回来的备用场地。这样来回交换。可是菌棒总是处于洁净的、无病虫侵扰的场地中,可以大大的减少病虫害的侵害,给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尽管这种新的种植方法有着诸多好处,但也存在着不足,目前发现的是,其利于保湿,但加湿水量掌握不好,也容易出现袋内湿度过大,造成覆土层含水量过大,影响出菇的缺点,但只要加湿作业时,细心些,加湿行对菌袋进行一下检查,就可以解决。
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种植,新方法和原方法相比较鸡腿菇的产量和质量基本没有大的差别,生物转化率也不相上下,投入产出比上新方法比原方法有优势。因为新方法做起来种植步骤少、操作简单、投入成本稍低,这是原方法无法达到的。同等产量和质量下,新方法能给种植者带来更大的利润。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个人经验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