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地方特产柳疃丝绸

柳疃丝绸

农业百科网 发布时间:2024-07-10 16:30:04分类:地方特产

柳疃丝绸怎么样?哪里有关于柳疃丝绸的最新图片和介绍?今天农业资讯网的达人给大家重点介绍的就是山东省潍坊市知名特产柳疃丝绸。如果你看完后对柳疃丝绸感兴趣,下次去潍坊玩,不妨带些当地特产柳疃丝绸给家人朋友、亲戚长辈们,作为礼物送人也不错。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柳疃丝绸

 

柳疃丝绸的基本介绍

柳疃丝绸是指茧绸,即柞绸,又称山东绸或鲁绸。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织造工艺。历史上,人们把这里生产的丝绸称之为。柳疃丝绸在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曲折光辉历程中,留下了、和数座里程碑。

传统的柳疃丝绸,与中国的家蚕绸不同,是特指用野生的柞蚕茧蚕丝为原料织造的茧绸。山东东部山区自古以来盛产野蚕,但从汉代到明代,仅仅是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反映国家太平的祥瑞而已,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明代末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茧的价值逐步被发现,茧绸的织造由之出现。明万历年间的《莱州府志》的货物类就有了的记载。但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原因,山茧绸的发展和传播异常的缓慢。近代栖霞人孙钟澶《山茧辑略》载:就是对这一史实的真实描述。

昌邑的柳疃居于胶潍平原,濒临渤海,并不出产山茧,那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茧绸的生产中心呢?这在《山蚕辑略》中同样能找到答案!可见昌邑柳疃丝绸的传来与当时昌邑柳疃籍的商人在胶东贩卖丝绸有关,因为丰厚的商业利益,昌邑柳疃一带的商人由异地坐庄,逐步开始了本地织造。

柳疃柞丝绸向为出口大宗,当地乡民赖以织绸手艺生活者不下数万人。为使丝绸销路,昌邑柳疃以及周边双台、龙池、南逄一带的行商,背起绸包,远赴南洋等地推销丝绸。往返跋涉,带回国外市场信息,同丝绸商号和织户共同研讨改进丝绸工艺来提高产品质量。官方也引起了重视,首先准予免税。故虽在残喘危机着急际,仍可支持生产。1920年(1929年6月《山东工商极》第一期)。至1924年,又经东海关呈请批准,(同上)。延至1926年 蹂躏之下,而柳疃丝绸业。(上为原载1929年10月《山东工商报》公牍7-8页,陈鸾《呈山东省府》)。1933年,美国举行,美国总统胡佛宣言邀请世界各国出品参加。柳疃绸参加展出,并获殊荣。但衰败之势,难以挽回。

制作方法

附机:人力织绸,附机简陋。可分 子、撑撑、牵床、拧穗车、打毂辘车等部分。络子,过去一直是人工手摇撑撑车进行绾丝,几百年来无改进。

工序:人力织绸,主要经过配丝、药丝、漂丝、络丝、牵机、刷机、作穗、织造等工序。配丝,把丝线进行调配顺色,使丝粗细和色泽大体一致。药丝和漂丝,把调配好的丝放在药缸中浸泡,再拧净晒干,缕好。络丝,把丝轱辘在撑撑上,再均匀地摇在 子上。牵机,按经的总头数把丝牵在一起,到一定长度再拾绞。刷机,给牵好的经线上浆。作穗,把纬丝拧成穗子或打成栌梏。上述完毕,即可上机,经纬交织成绸。织绸要把好三关:一绞口(开绞),二水口(穗子的干湿度),三饭口(松紧)。几百年来,柳疃织绸的经验:。

发展

柳疃丝绸的原料最初来源于胶东半岛的牟平、海阳、栖霞、莱阳和鲁中南山区的日照、诸城、莒县、沂水等地山区,后来辽东半岛的柞茧也源源运来。清朝道光年间,柳疃的丝织业日益兴盛,用茧绸品种逐渐增多,质量不断改进。当时织出的名牌产品就有南山府绸、明丝绸、老宽绸二十码、五十码、大黄绸、小黄绸、一六绸等,这些品种用料精良,配丝合理,美观大方,朴实耐用,深受商人和用户欢迎。他们根据市场需要,又进一步完善工艺,漂炼压光后,使柳疃丝绸外观美丽,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在此同时,织造业主还利用染布工艺,开始了丝绸的印染。

1845年,瓦城的赵连运首先来柳疃开设了茧庄(复兴店前身)。龙池的齐恩明也开设了。时隔不久、、等十几处丝绸商号相继开设营业。继此柳疃丝绸商号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这些丝绸商号将购进的原料,发放四乡农户,有缫有织,再根据加工工日费用和产品质量优劣等级,于月底或季末结算帐目。这样农户可做无本的家庭手工业,以补农业不足。而商号也不用上缫丝和织绸设备即成为丝绸产品的厂家。逐步确立了一个社会加工、工贸相联的生产形式。建立起了一个丝店、机户和机匠三位一体的生产体系。机匠受雇于机户,出卖劳动力,机户则根据丝店的来料和要求,加工出需要的丝绸产品,而拥有较大资本的丝店,则用放料取货,以货出售的方式,从事商业经营。这种产销相联的经营方式对柳疃丝绸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到清末民初,柳疃柞丝绸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此时以柳疃为中心的数百个村庄,几乎家家织机声,村村有半屋(半地下室机房)。这时胶济铁路修起,内陆与沿海诸港口的沟通,使胶鲁接壤腹地的柳疃成了一个繁荣商埠,各地的商人云集而来。清代王元廷《野蚕录》对当时柳疃的繁荣有着详细的记述:可见当时柳疃已经成为衔接我省各地经济的枢纽之地。

1902年,清政府为便于丝绸交易、货币汇兑、信函交流,在柳疃领先设立了邮政局。邮政局的设立,使柳疃的白银交易更趋活跃,成了昌邑县金融活动中心。《野蚕录》记载:

民国时期,柳疃镇已成为山东山茧绸的主要生产基地。1916年,柳疃商务会在街北小龙河上,树有石碑,仅碑阴所刻捐款的商号、炼房、店铺就有140余家,足见当时柳疃丝业的发达和商贸的兴旺。1933年版《现代中国实业志》载:可见昌邑所产又占此百分之八十的百分之六十还要多。此时期,柳疃丝绸畅销本省,也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同时还远销亚欧诸国。一些当年在异国背绸包袱的华侨说:

1914年,《胶州湾》(日、田原天南著)载:和,来贩卖销售,但其价格低廉方面无法和山东绸比。”通过日人的这段叙述,可见柳疃绸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声誉。

大约从1916年起,柳疃的绸业开始出现衰退,《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称其原因有五:

柳疃柞丝绸向为出口大宗,当地乡民赖以织绸手艺生活者不下数万人。为使丝绸销路,昌邑柳疃以及周边双台、龙池、南逄一带的行商,背起绸包,远赴南洋等地推销丝绸。往返跋涉,带回国外市场信息,同丝绸商号和织户共同研讨改进丝绸工艺来提高产品质量。官方也引起了重视,首先准予免税。故虽在残喘危机着急际,仍可支持生产。1920年(1929年6月《山东工商极》第一期)。至1924年,又经东海关呈请批准,(同上)。延至1926年 蹂躏之下,而柳疃丝绸业。(上为原载1929年10月《山东工商报》公牍7-8页,陈鸾《呈山东省府》)。1933年,美国举行,美国总统胡佛宣言邀请世界各国出品参加。柳疃绸参加展出,并获殊荣。但衰败之势,难以挽回。

从发展、兴盛到衰落,柳疃丝绸经历了约200余年的风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传统的柳疃丝绸重新获得了新生,延续至今,仍旧焕发着熠熠的光彩。

福建省永泰县葛岭南洋养殖场(苗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