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特种养殖观赏慈菇的养殖方法(慈菇的栽培技术)

观赏慈菇的养殖方法(慈菇的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3-05-14 00:15:22分类:特种养殖

1. 慈菇的栽培技术

1、种植时间

慈菇分为早慈姑、晚慈姑,早慈姑于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种植,晚慈姑于5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种植。但一般慈菇在春季种植,此时气温在15℃以上,种植更容易生根发芽。

2、整地施肥

种植慈姑最好提前做好基肥,亩用1500-2000公斤的腐熟厩肥作为基肥。将球茎顶芽切下丢入水塘催芽或用窝席围好,上盖湿草,并随时浇湿,保持15℃以上气温,约10~15天出芽即可插芽育苗,每亩大田需用顶芽10~12千克。

3、移栽定植

当慈姑有4-5片定型叶时,可以移植到大田。移栽前,亩施2000-2500千克腐熟厩肥作为基肥,然后放浅水3-4厘米,然后将秧苗从苗床拔出来,保留中心3片新叶,外围留老叶,随即按行株距35-40厘米将秧苗根部插入泥中,抹平周围泥土。

2. 慈菇怎么种慈菇如何种植菇

一、种植时间

早慈菇在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种植,晚慈菇在5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种植。流域一带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育苗,6~7月定植,秋季采收。

二、选种育苗

1、慈菇育苗可以将整个球茎作种,也可以切除球茎,留球茎在顶芽上,还可以用刀直接在芽的基部将顶芽挖下,作为种子育苗,慈菇选择种植的顶芽或是球茎需健壮无病虫害。

2、种植幼苗时,要注意保证苗床的水位在3厘米左右,使其能够充分吸收水分生长!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播种完后可以在其上面覆盖上一层塑料膜,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长出幼苗来。

三、假植

等到慈菇顺利长出幼苗后就可以进行假植了,慈菇的假植地一般都选在有着肥沃土壤且背风向阳的水田中。在假植时需要注意慈菇的密度大概控制在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左右,等到幼苗抽生出足够多的分株后,便可正式移栽到种植水田中。

四、田间管理

慈菇移栽到水田中同样需要注意种植密度,大概株距25厘米,行距60厘米左右。此外,在慈菇的日常管理中还需要注意其生长态势,及时将有倒伏倾向的植株扶正,将患有病虫害的植株进行拔除,并不定时进行中耕除草,把田中长出的杂草清理干净让慈菇能充分汲取养分,促进生长。

五、水肥管理

1、管水

慈菇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严防干旱,移栽后要浅水勤灌,以提高土温,移栽后至匍匐茎抽生前大约在6—7月份,保持水层7—10厘米深,匍匐茎抽生后,大约7月中旬至8月中旬加深水层至13—20厘米,生长后期(大约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维持浅水,水层降低到7—10厘米,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采收前排水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

慈菇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以基肥为主,缓苗后10天追一次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后及时追肥,追肥要配合施用草木灰等钾肥,以利于球茎的膨大和养分积累。

3. 慈菇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可以将整个球茎作种,也可以切除球茎,留球茎在顶芽上,还可以用刀直接在芽的基部将顶芽挖下,作为种子育苗。慈菇选择种植的顶芽或是球茎需健壮无病虫害。种植幼苗时要注意保证苗床的水位在3厘米左右,使其能够充分吸收水分生长!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播种完后可以在其上面覆盖上一层塑料膜,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长出幼苗来

4. 慈菇怎么养殖

四周用水泥池底铺淤泥。

把池底铺一定厚度的淤泥。池面可养殖藻类、水浮萍、红萍、茭白、慈姑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阴避暑和栖息,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土地,池水深|1米一1.5米。池塘底泥较肥但不能太深。养田螺条件要求不高,面积可大可小,养殖鱼类的池塘就可以了。

5. 慈菇的种植方法

1、植株选取

慈姑,多长于野外的水沟旁,如果你生活的地方周边有池塘或者是水沟的话,那么周末不妨出去转转,会很容易发现这个物种,然后将它们连根挖出,顺便在挖一些河泥,然后你就可以拿回家将他们种在容器中了。

2、栽植上盆

慈姑本身就生活在水中或者是比较湿润的地方,所以回家之后建议放在水培容器中栽植,半泥半水最好,也可纯水养殖,如果有河沙的话最好洒在河泥表面,这样就能防止水过于浑浊,还能防止小飞虫的滋生。

3、光照温度

慈姑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这样很快就会开出白色有点像水仙的花朵,建议大家将其放置在朝南的阳台之上;慈姑这种多年生的植株,夏季在30度高温下几乎都能茂盛生长,冬季在室外更能忍受零下10几度的低温,如果养殖于室内,冬季温度在15度以上仍然会继续生长。

4、日常管理

慈姑是非常易养活的一种野生绿植,在生长季只需施加少量的有机液态肥料,在初春会在根部萌发新的植株,待植株长出2-3片叶片之时,我们就可以将其与母株分离进行栽种。

6. 慈菇种植与栽培技术与图片

1、选址、整地。

  茨菇在种植的时候,最好是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土壤要肥沃一些。在种植之间,先要将土地施好基肥,一般用农家肥就可以了。

  2、种植方法。

  最好是在每年的夏季,七八月份的时候来种植。种植的时候,一间距30厘米左右最好,将它的秧苗一个个的种植进去,然后轻轻的用泥土将边上填平就行了,一般一亩地差不多能在4200株的样子。

  3、种植管理。

  种植之后,茨菇是最肥料的需求是很大的,在施肥的时候,一般以农家肥或者是绿肥为主,在种植之后的低三十天的样子,要施肥一次,然后是一个半月左右,要施肥一次。浇水的话,需要做到及时,不能让它的秧苗出现干旱的情况,否则就会影响它的成活率。好需要及时的进行除草,以免让其余的杂草吸收了它的营养,让茨菇的长势变的不好。

  4、病虫害防治。

  茨菇的病虫害防治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在秋季的时候,天气开始降温了,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一些病虫害。常见的病害就是黑粉病,虫害就是莲缢管蚜。在发病的时候,可以选择专门的药剂来防治,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抗蚜威2500—3000倍液等。平时还需要加强管理,合理的密植,选择没有病害的芽苗等都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在每年将茨菇收获了之后,要将它的一些病害的残留物清楚干净,这样才能杜绝病原。

7. 慈菇的栽培技术有哪些

茨菇又叫芽菇或慈菇,是一种生育溪边、水田中或浅水沟种的植物,其球茎可用于食用,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人们餐桌上喜爱的食物之一。

育苗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的稻田,整田时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或绿肥为主,每亩施1600-2000公斤为宜,带水耕耙、田平泥化,一般七月初下秧,栽插密度以6×6厘米,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三节位入土2厘米,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

8. 慈菇的栽培技术视频

先用冷水绞勻,然后烧开,保证弄好

9. 慈菇的栽培技术溪水田边

一、合理建造鳝池 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50平方米~100平方米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深1米~1.5米,可用水泥、条石、砖块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最后一定要用水泥勾缝。池壁顶部要用砖块做成“T”字型,池坎顶部应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须用铁丝网牢固封闭,严防黄鳝外逃。池子建好后,池内放入30厘米厚的泥土,再投入石块、砖头,以便黄鳝打洞穴居。泥面保留10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便黄鳝穴居时头伸出洞口观察觅食或呼吸。最后,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茭白、慈菇、水浮莲等,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

二、科学放养鳝种 黄鳝池经消毒注水后,等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即可投放鳝种。放种时,应将鳝种用3%~4%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20分钟,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投放时,要求同一口池的鳝种规格必须整齐,每千克约30尾~40尾的鳝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尾~150尾。为了保持泥土中水和空气的畅通,可按每平方米放养8尾~10尾泥鳅,让其上下窜动,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溶氧水平。

三、注重饲料投喂 黄鳝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欢吃鲜活饵料,如小鱼虾、蚯蚓、蝇蛆、螺蚌肉、蚕蛹、禽畜内脏等,也可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麦麸、豆渣等。黄鳝一旦习惯于某种饲料后就较难改变其食性,并且具有昼伏夜出寻食的习惯,因此在鳝种入池后,必须进行饲养驯化工作。首先在入池后3天~5天内不投饵,然后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投喂。投饵量应由少到多。投饲时间从傍晚开始,逐步提前投饲时间,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且能在上午9时、下午4时左右摄食为止。黄鳝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摄食,25℃~30℃时摄食旺盛,因此5月~9月应加强投喂,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在6月~8月的生长旺季,投饲量可增加到6%~7%。

四、加强饲养管理 黄鳝喜欢生活在溶氧充足的水体中。当发现黄鳝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摄食减少,即说明水中缺氧,应及时更换池水。一般春秋季节6天~8天换水一次,夏季2天~3天换水一次,如长期有微流水流入更好。同时,每天应清除池中残饵或杂物。进入冬季黄鳝冬眠时,可将池水放干,并在底泥上面铺一层稻草或麦秸,以保温保湿。由于黄鳝是无鳞鱼,易受病菌、寄生虫侵袭,再加上它对多种药物敏感,所以病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黄鳝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梅花斑病、腐皮病、发烧病等。

10. 慈菇种植技术与施肥

1、种植时间:茨菇在每年的四到五月份种植。

2、育苗处理:将球茎的顶芽掰下,放在阴凉处晾干后栽种到沙床内。

3、定植方法:秧苗仅保留十六至二十厘米的叶柄,将其以适宜的行间距栽种到土壤。

4、后期管理:生长期施四次以基肥为主的肥料。

澳洲鸭脚树的养殖方法(澳洲鸭脚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蟑螂粉多少钱一斤(蟑螂粉一次吃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