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养殖技术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09-23 16:12分类:养殖技术

  1 引言

  林蛙在我国主要有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和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为多,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等省。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历史悠久的名贵的中药材,有滋补、健身、防病、治病之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以来自天然、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材料所生产的具有丰富营养保健功能的产品更加关注和青睐,林蛙活体及其制品的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因而林蛙养殖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已经成为当地林区职工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但现实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解决林蛙养殖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对于保护林蛙这一野生物种和大力发展林蛙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林蛙养殖的关键性技术

  中国林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野生林蛙在林区积水或雨后水坑中配对产卵,因此,水源不足,水质混浊,饲料不足,天敌危害等,使蝌蚪成活率仅在10~20%左右,投放幼蛙回捕率仅也仅在5%左右。

  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人为的为林蛙栖息繁衍创造条件就能够提高成品蛙的产量,调查区域主要林蛙养殖主要以养蛙专业户为主体,采用人工促进放养,即在适合林蛙生长繁殖的林地内,修建产卵孵化饲养池、越冬池和看护房。每年春季选择优良种蛙或蛙卵,进行孵化、饲养,蝌蚪变态后自行上山,秋季回捕三年以上林蛙,选择商品蛙出售,其余放回越冬池越冬。

  林蛙养殖的保障性工程主要有长年固定式管护房、产卵池、孵化池、变态池、越冬池等;措施主要有安排大量管护人员,林蛙林蛙孵化期间管护,上山、下山期间重点看护,河流秋冬季重点看护。

  本人从事林蛙养殖管理多年,从实践经验来看,主要影响林蛙森林放养养殖成果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春季孵化,二是冬季越冬,其它因素也有,但这两个方面如果按照技术方法得到控制,养殖成果将有很大的提升。

  2.1 春季孵化

  将在野生环境中林蛙产的卵团进行筛选和集中,选取林蛙良种蛙卵按照一定的数量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其常用办法是用塑料布围成4平方米的池子,其水温在零上5~12度之间,然后将蛙卵每池40团放入池中,蛙卵在水中开使变态,其中,控制水温、清捞浮油、饲料喂养(饲料以一龄幼鸡雏或貉子饲料为主)、大约在六月一日蝌蚪在孵化池开始转向变态池,变态池(1m深,4m2)其主要是在养殖面积的上半部分,放到变态池内仍然继续喂食,饲料投足,使幼蛙成长良好,体力健壮,上山后可大量觅食和抵御天敌,水温和孵化一样,6月20日蝌蚪开始长出腿,期间,要管护好各种天敌对蛙卵和蝌蚪的侵害。在有好的条件下,可将山沟系上游的水用管道引至孵化场地(象自来水一样常流水),孵化池建成自动进出水的2米宽10米长的长条型,可大量节省人力和提高蛙卵孵化成活率。

  2.2 冬季越冬

  越冬的方法主要有:越冬窖(技术要求非常强);林间小溪越冬;水库网箱越冬。现主要多采用第二种方法,人工对小溪进行部分改造,依据山势地型和水源条件用机械挖成宽4m长8m(或更长)深2m发上的越冬池,达到冬季不冻或上结薄冰下流水的标准,即可安全越冬。技术在于秋季收捕成蛙和幼蛙的时候,一定筛选好,将一龄和二龄蛙及部分成蛙(留作明年种蛙)集中放到多年经验认为非常好的越冬地点的越冬池内,认为不太准的要少放,越冬池数量要多,不至于立春节气后部分河段流冰(延水),影响蛙场全局的越冬。

  3 林蛙养殖无法控制的技术性难题

  现阶段养殖户无法控制的影响林蛙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使其大范围活动觅食的充沛雨量。蝌蚪长成幼蛙后上山放养,林地主要以阔叶疏林地反背坡为主。最好,两山夹一沟,沟内有小溪,放养时间在7月1日左右,需下雨天,幼蛙上山觅食。如在此期间,天气干燥,不利于幼蛙上山,天敌大量入侵,幼蛙无法活动觅食,幼蛙活动时蛙体失水而死亡,现阶段该环节无法人为控制,是制约林蛙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我们野生动物养殖的专家和学者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4 结束语

  林蛙养殖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将森林保护与森林多种经营产业有机结合,在保护好野生林蛙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发展林蛙产业,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野生林蛙资源,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严格控制好林蛙养殖的技术关键点,建立示范区,选出产业带头人,对职工和农民的养殖户进行培训、技术指导等,在林区内全面开展了沟系承包人工促进林蛙养殖经营活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这一有效形式得到了林区广大职工农民的养殖户的认同,在调整林区经济结构、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建设小康林区等方面,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进而推进全省现代林业建设和建设和谐新林区的更快发展。

芦荟锈病的识别和防治 如何防治唐菖蒲的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