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淡水鱼赤皮病防治的要点
症状和诊断:病鱼体质瘦弱,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常有气无力地漂浮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处往往有水霉菌生长。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常烂掉一段,鳍条裂开,呈破烂的纸扇状或扫帚状故又称蛀鳍病或出血性腐败病。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荧光极毛杆菌感染引起。当鱼体因捕捞、运输及放养时鱼体机制损伤或冻伤,或体表寄生虫寄生后受损时,病原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清毒。捕捞、运输、放养时操作要细致,勿使鱼体受伤。
此病病原菌在皮肤、肌肉引起病变,还能浸入血液,故治疗时应外用药和内服药相结合。
外用药防治法:
(1)在经常发病季节用高效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
(2)每亩用15千克~20千克生石灰遍洒。
(3)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每立方米用药1~4克。
内服药防治法:
(1)磺胺噻唑拌饲投喂,其方法是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至六天各用药2.5克,六天为一疗程。
(2)地锦草0.25千克,石菖莆0.25千克,辣蓼草0.2千克,苦楝树皮0.1千克,熬水加面糊拌嫩草投喂或做成药饵投喂,一天一次,连喂三天,接着每亩生石灰25千克,扬尘灰5千克,小便一担兑水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