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养殖方法(中华鲟鱼的养殖方法)
1. 中华鲟鱼的养殖方法
1、水域和网箱选择
目前养殖者养殖鲟鱼主要以网箱为主,网箱一般为双层,大多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制成,网箱的规格根据养殖者的规模而定,长宽高通常有10米×4米×4米、6米×4米×4米等。网目根据鱼的大小来定,鱼不会逃跑即可。为了保证水体的水质,一般放尾重30~50克的鲟鱼,网目大小1.5cm左右即可,网箱的箱底要用绢纱缝上,避免饲料流失。
网箱一般是框架浮动式,可根据水温波动而自由升降。网箱应在养殖鲟鱼前提前放入池内,让藻类附生,这是为了防止鱼种进去时损失身体。鲟鱼应养殖在水域宽阔、水深5米以上、水质无污染的水域中。这样使鲟鱼达到最高产,为养殖者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2、合理放养
鲟鱼一般适合在春季和冬季放养,放养的鱼种必须是体质健康、无伤无病、规格统一的。一般每平米网箱放养的密度为:体重在40g左右的鱼种放养80尾左右,放养时用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洗,保证鱼体干净无污染。
3、科学投喂
鲟鱼的饲料应选择全颗粒饲料进行投喂。饲料需达到以下标准:蛋白质的含量要达到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的含量要在15%以上,脂肪要在9%以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0%左右,还需要有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饲料投喂根据鱼口裂的情况投喂1/2为好。
鱼种在放入网箱2天之内不要投喂,让其适应网箱环境。2天之后进行投喂,日投喂量6次左右。进入正常饲养阶段,日投喂量3次,时间分别是早、中、晚,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保证每尾鱼都可以吃到饲料,而快速生长。投喂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科学投喂。
4、加强管理
网箱需要配备专人进行看护,坚持每天几次巡箱,并做好气温、水温、投喂等日常记录。仔细观察鲟鱼每天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当个体大小差异明显时,要及时分箱进行养殖,避免鱼体大小不一而两极分化。
网箱的安全要及时关注,严防风浪、泥沙杂物压沉网箱,箱底要勤检查,以防破洞而使鱼逃跑。定期冲洗网箱,一般10天左右清洗一次,在有洪水发生的情况下,应立即清洗,以免有病毒感染。
在有死鱼的情况下,要立即捞出,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每20天左右用石灰进行消毒,保证鱼体在安全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
2. 中华鲟鱼养殖条件和成本
鲟鱼是现在所存鱼类中最早的脊椎鱼类之一,很多朋友都以为鲟鱼就是中华鲟,其实是错的。中华鲟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因此是不可以吃的。所以我们现在吃到的鲟鱼都是可吃的品种,我国现在鲟鱼的养殖面积也比较广,
鲟鱼对水温的要求不高,能够较快适应各种水温,最低可承受0度的水温,最高不超过35度即可。不过人工养殖的时候最适宜的水温在20度左右,在生产期与孵化期的时候将水温控制在19度左右。当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鲟鱼的食欲下降甚至停止进食,因此要将水温控制在15度左右,保证鲟鱼正常进食。
3. 中华鲟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中华鲟的养殖如下:水温: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含氧量: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研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l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pH: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盐度: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中华鲟的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中华鲟是鲟形目中唯一跨过北回归线的种类,曾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长江出产较多。
4. 中华鲟鱼的养殖方法和技巧
方法:1、养殖准备。在养殖鲟鱼之前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鲟鱼它是一种温水鱼,所以它对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养殖场地的,面积不能低于五亩,最好是六到九亩为宜,其次就是池水要较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便利,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还有就是要准备好增氧剂或者是供氧设备。
2、池塘条件。因为鲟鱼成年后的体型非常大,所以养殖鲟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也需要比较大,池塘中需要有较深的水,保证充足的水源,水质干净清澈没有污染。池塘应该尽量远离居民区、工厂以及交通要道等嘈杂吵闹的地方。
3、清塘消毒。在放苗前15天的时候,将池塘的水进20cm左右,用生石灰兑水然后将其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消灭水中的有毒物质。然后将池塘浸泡三天左右将池水排出去,然后再用水量池底浸泡,在进出水口用目筛绢对其进行过滤。
4、苗种放养。放养鱼苗的时候要选择没有病害、健康的鲟鱼苗种,最好是在20cm以上,养殖密度一般是在500尾每亩。在放养的时候要考虑水温是否适宜,还要考虑鲟鱼成年后的上市时间,如果苗种需要运输的话在运输前2天左右就应该停止对苗种的投喂。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5、喂饲料。鲟鱼为温和的肉食鱼类,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以及小鱼虾为食,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经驯化的鲟鱼苗种及成鱼均可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40~45%,粒径在0.6毫米至1毫米之间,日投饵率为6~8%。饲料以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蚕蛹、各类油饼、米糠、麸皮等等组织。还可以投喂蚯蚓、蛆虫、小昆虫、动物内脏等等。当体重达到5克左右时的幼苗,饲料粒径为1~1.5毫米,体重达到10~30克时的幼苗,饲料粒径为3~3.5毫米。50~100克时大苗,饲料粒径为5~10毫米。
6、要经常观察池塘中鲟鱼的生长情况,每天至少早中晚三次,特别注意在夜间与清晨的巡查,注意各个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它们出现缺氧的情况。
5. 中华鲟鱼养殖技术
(1)水温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
(2)含氧量
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研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l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当溶氧量继续降至3毫克研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时,中华鲟摄食量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者发生活动迟缓、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
(3)pH
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
(4)盐度
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
(5)光照强度
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6)底质
仔、幼鲟对底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池底很光滑,无污染;成鲟对底质的要求不很严格,泥沙底质即可。
(7)透明度
透明度反映了水中浮游生物、泥及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在仔、幼鲟培育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40~60厘米为好,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和加强日常管理;在成鲟饲养阶段,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即可满足其要求。
(8)氨氮
氨氮主要是由养殖池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而来。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较高的水中,会出现活力减退、生长不良、引起烂鳃等病症,甚至导致大批死亡。对于仔、幼鲟,氨氮最好不超过0.2毫克/L。
(9)水流
中华鲟仔、幼鱼,没有明显的溯水上游的习性,较喜欢集中在流水口。面积为3~10米2的养殖池,水流量以10~20升/分为宜。
(10)流速
中华鲟产卵时的平均流速都在1.0-2.0 m/s范围内,且流态都十分的复杂,一般都是在河道转弯处且有深潭的地方进行产卵,流场都有漩涡,且有着较大的卵石块。
6. 中华鲟鱼的养殖条件
可以养殖。
中华鲟属于阴性水鱼类,水温不需要太高,中华鲟属于滤食性鱼类.
鲟鱼的人工养殖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我国还是个新兴产业。由于鲟鱼身体各部分都能食用且味道鲜美独特,因此养殖鲟鱼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益。网箱养殖 网箱养鲟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等特点进行密集养殖。一般选择山谷型水库等水域,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平均水深达12米。
中华鲟养殖在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
7. 中华鲟鱼的养殖方法视频
鲟鱼冬天天冷的时间比较好钓,喜欢吃带腐肉味道的饵料,这是它的习性,中渔网有很多钓鲟鱼视频,可以去看看大家在黑坑钓鲟方法。
8. 中华鲟鱼的养殖方法大全
鲟鱼鱼苗吃生物饵料,有轮虫、卤虫、水蚤、水蚯蚓等。由于生物饵料诱食力强、适口性好,且不污染水质,所以大多苗种培育场家都采用生物饵料开口。鲟鱼成鱼吃的,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鲟鱼养殖:网箱设置规格5米×5米、4米×4米,网衣是聚乙烯结构,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苗种放养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水温10-15℃左右,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放养规格越大越好,一般为每尾75-150克,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饲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进行诱食。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扩展资料鲟鱼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河口区的鲟鱼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鲟鱼是动物食性的鱼类,在幼鱼开食阶段可捕食浮游动物,但很快鱼苗就发展成营底栖生活。与这一生活方式相适应,这时的鲟鱼口部突出、下位。鲟鱼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有变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鲟鱼苗开食后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