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砚的养殖方法(河砚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 河砚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养殖河蚬的方法
首先放养河蚬的沟渠,不能注人农药和化肥水,因为农药 和化肥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水深1米左右,沟渠的底 质以砂土为宜。暂时喂养时,应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 也可施鸡粪或其他农家
2. 河砚有什么营养
蚬子生长周期约3个月可发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种类。栖息于咸淡水和淡水水域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供食用,也是鱼类、水禽的天然饲料。
当河蚬的面盘幼虫生长成幼蚬时,幼蚬壳长5~12mm,个体重量为0.6~1g/只,就可将其放入网箱进行竹筏吊养。投苗时间为3~4月或9~10月。
3. 河砚贝类图片
古代榨蔗石辘。
路是人走出来的,更是人开出来的。而开路的直接原因是物流的需要。在寻寻觅觅的日子里,我们查古书、走古港、访老人、见古物,初步弄清了支撑雷州半岛几千年贸易未衰的靠山是雷州半岛本身的丰富物产。在这里,我们仅列举其中的三大产业——陶、糖、鱼。
制陶王国——雷州半岛
这一定义的提出,可能有人反对,有人疑惑,有人好奇。可不管人们怎么想,这是我们探寻得出的结论。
去年7月至12月,徐闻县在三墩汉港遗址上打造“大汉三墩旅游区”,仅在不到2万平方米的建设工地上,就捡到数万计的各种陶片、砖块。这些秦汉时期的陶片有瓦片、碗片、碟片、罐片、煲片等,多呈红色,少量呈灰色,这刚好是汉朝流行的颜色。一位正在建新房的二桥村村民带我们去看他挖地基时捡到的一堆陶片。他说,地下全是,也不知埋有多深。
这些陶制品是当地烧制的吗?当然是!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和考究了雷州半岛的古窑址之后得出结论。特别是出土的两个“万岁瓦当”都是烧制时的废品,更坚定了我们的结论。
在廉江、遂溪、雷州、徐闻四县(市)的博物馆里,珍藏最多的是陶瓷品。这四个县(市)已发现的和未发现的历代古窑群址多得数不清。每个港口遗址的地下埋的也都是以吨来算的陶片。
让我们进入遂溪县看一看吧。
经遂溪文物部门汇同省市专家实地勘查,遂溪共查出19处古窑址,共有136座古窑。这些古窑分布在城月、草潭、杨柑、界炮、黄略、港门、乐民、河头等镇。这一百多座窑烧制的陶瓷制品五花八门:碗、碟、釜、网坠、盆、杯、壶、钵、罐、盏、瓶、枕、砚、炉、沙盆、洗、匣钵、神器等。釉彩有青釉、赭釉、青黄釉,花纹有印花、刻花、堆塑、彩绘等手法。
现在,让我们估算一下,宋元时遂溪有多少人从事陶瓷业。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佛山陶瓷厂的用工数推算,一座土窑约要30人“伺候”,包括运土、练土、筛土、和泥、做坯、上釉、入窑、烧火、出窑、装运等等。这么一算,宋代遂溪就有近万人在从事陶瓷业。至于每天出产多少产品,那也应是数以万计的。
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广东省文物工作者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学者先后对遂溪县古窑址作考古。这可让专家们惊讶不已,认为“杨柑新埠窑址”“规模之大,在广东是屈指可数的。”
古糖寮成千上万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那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由国家投资在雷州半岛建了许多糖厂。而在乡间,农民则用古老的土糖寮生产红片糖。这样,就出现了土糖寮与大糖厂争蔗源的矛盾。为了保证大糖厂的压榨量,当时政府下令强行查封土糖寮,拆毁一切设备。从此,延用了几千年的牛拉石碌压榨机被捣毁弃于村头林中,制土糖的原始工艺也消失了。
湛江为什么要大动作、大范围地“消灭”土糖寮呢?原因是土糖寮太多了。
有多少?
没有一万也有几千!
这是我们在探寻古道时得出的结论。我们发现,在到过的雷州半岛的几十条村庄中,都发现废弃的甘蔗压榨石碌。
我们来到遂溪岭北调丰村。这是一条程姓村庄,现有近5000人。村中有东坡井,相传是几百年前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在村中借宿用过的古井。该村程世德、程世腾等几名老人告知我们,他们村世世代代都有开土糖寮的历史。在他们懂事的时候,还有30多个糖寮。每个糖寮要6头牛,30多人,分三班榨蔗煮糖,每班两头牛拉碌,11人操作压榨煮糖工作。
雷州半岛古糖寮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查阅清代的《徐闻县志》和《遂溪县志》,两志都记载明清时期在海安港、赤坎港大批量的出口货品中,蔗糖排在前面。其中海安港在明朝是雷州半岛糖产品交易中心,设有糖行十多间。广州、香港、澳门、潮州、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糖商每年二、三月必来海安购糖贩运。
现在,雷州半岛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糖业基地之一。这给当地百姓和政府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靠海吃海——鱼货足
遂溪有个地方叫“鲤鱼墩”。上个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生活的遗物。出土文物包括大量的贝壳、陶片、打磨石器、墓葬等。这一发现证明,在距今7000-8000年的时候,雷州半岛已有人类居住生活。他们从海里捕捞来贝类鱼类食用,过着靠海吃海的生活。
这样的古人遗址在雷州英利、徐闻华丰岭等地也有发现。古人住在海边的高坡上,搭起粗糙的小茅房。每天,他们到海边去捕鱼捡贝,过着鱼肉满盆的日子。我们敢推断,同样是七、八千年前,同样是以石为工具,雷州半岛的古人比住在深山老林的古人舒坦。深山古人住山洞,整天要追打野兽来充饥,而雷州半岛的古人走出家门就有鱼有贝捕捞,不用“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多方便啊!他们世代过着“男渔女织”的安逸生活。
这种“渔猎”生活一直伴随着雷州半岛古人走过来。历史上,雷州半岛有四个大渔港:乌石、企水、江洪、草潭。一般渔港也有十七、八个之多,分散在徐闻、海康、遂溪和廉江。
据《宋史·食货志》所载,唐宋时期的雷州港集散的货品主要有黄鱼、谷、米、牛、酒等。
我们还查到藏在日本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的《雷州府志》。该志记载,雷州半岛所产鱼有四十二种之多。其中有一种叫“海龙翁”的鱼大如屋宇。该志还记载雷州半岛所产的十九类海贝,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差不多。
那么,雷州半岛一年究竟产多少海鱼呢?其他史书没有具体的记录。据1949年出版的《湛江工商年鉴》记录,当年海洋捕捞产量为17521担,占广东的11.1%。
历史上的三大产业,支撑起雷州半岛的经济命脉永不衰竭。到今天,虽然陶瓷业已衰落,但糖、渔业继续是湛江的支柱产业,并已演绎成全国著名的蔗糖、海产品产地。
4. 河砚怎么做法
番茄 200克 蚬子 600克 辅料: 芹菜 20克 红辣椒 30克 调料: 姜 30克 大蒜 20克 盐 5克 白砂糖 10克 料酒 10克 醋 20克 酱油 10克 辣椒油 50克 各适量 酸辣香炒河蚬的做法:
1. 将西红柿、芹菜洗净,切成小丁备用;
2. 炒锅下红油烧热,先爆香姜片、蒜末、辣椒片,再加入盐、白糖、料酒、酱油、醋、河蚬、西红柿丁与芹菜丁后,快速拌炒均匀至河蚬全开即可。
5. 河砚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有哪些
、放养田的选择
养殖田要选择风浪平静、流速较快的内湾或浪小的外湾。海涂要平坦,退潮后露出时间在2-4小时左右,以中低潮区为宜。水深2-3米,海水较清,底质为沙泥混合,以沙为主(占70-95%);而碎壳、石砾、泥较少,底质变化很大的地区,不能作为放养殖田。过冬田的底质含泥量可稍多一些,含细沙多一些亦可。另外,放养田的附近,最好有淡水和下水道注入,但不要正选在河口。
二、放养田的整理
放养田的整理比较简单,田可大可小。选好田以后,用泥沙垫平洼地,并拣净石块等杂物,这样便完成了平整工作。如底质较硬,应进行翻土、耙松。放养田的周围,可以用芒草做一些田墩,作为标志,以便于管理、播种和采捕。在靠岸的一面,必要时可做堤坝(用芒草做),以免沙蚬子被风浪冲到岸上。
当堤坝附近堆积较多的沙蚬子时,应重移到低潮区放养。靠近港道或低潮区水道旁的放养田,苗种受风浪洪水的威胁较为严重,要在可能受到威胁的地方,筑堤坝加以防护。底质较硬或小潮汛海水涨不到的地区,最好在放养田四周围筑土坝,进行蓄水养殖。坝的规格, 一般下宽8-10尺,上宽4-5尺,高1.5-2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