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难在育苗期 发布时间:12-11 00:28分类:养殖技术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难已让对虾养殖从一拥而上开始回归理性。 南美白对虾养殖难关键在于前期的控制,很多塘反映出1个月到40天左右的虾出事较多,其难点是: 1.苗种不可控,不知苗种质量,不知投放后的成活率有多高。 2.水质调控的难度,调的水在前期投苗的关键时刻,是否够浓或过浓,还有过程中怎么维持稳定。 3.前期虾还没上罾,该怎么投料,中期该投多少合适。 4.有些塘在10来天就开始有虾苗发病,一发病就是大量死亡。 5.不知怎么搞的,有害藻上来了,而且疯狂生长,水质几乎不可控。 前期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造虾养殖的成功与否,而前期,又有着众多的问题。 首先是投苗前的培水,前期的消毒水体是必要的,把一些在水里顽固的东西先清除掉,因为虾苗很脆弱。虾苗投到塘里,就开始了它的池塘成长经历,在苗池里,一般是每天隔3个小时投喂一餐,一天8餐,小苗体质弱,如果没吃到东西,虾苗的体质就会逐步减弱,因此要保证虾苗有足够的食物,张口就能吃到。苗池面积小,频繁投喂,容易做到,水质坏了换水就行,但到大塘里,条件就没那么好了,让虾苗尽快适应环境变化很重要。 从这点考虑,前期的培水是必要的,池里藻类旺盛,虾苗在环池游动中张口就能吃到藻类,所以看到刚放的虾苗有时环池游动,大部情况是正常的,是虾在吃藻类,有时看到不管培水多好,投苗后一到两天,水就变清了,这是虾苗把藻吃完了,不是倒藻,所以看到苗游塘,有时是正常的,是因为饿了,这阶段,保水、保持藻类稳定是关键。虾吃藻长大的同时,也开始吃人工饲料,逐步减少对藻类的需求。 这时候,养虾人不要一看到水清,就补肥,否则会适得其反。追肥后,当藻看起来不是很浓时,再追肥,人们会看到,水色起来了,而且起得很快,这之后如果水清,就是倒藻了,在阳光的猛烈照射下,不断的起藻、倒藻就开始了,肥追得多,起来的藻就更多,倒到塘底的死藻也更多,底质污染,弧菌暴发开始了,这过程,往往在投苗后的一个星期内。 因此,投苗前需要培水,投苗后藻类马上减少,可以追肥,但要少量,一个星期后基本不用大量追肥,以免水体藻类过旺,这环节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量追肥。过量追肥导致的污染,比任何其他原因导致的危害更大,这是整造虾养不好的导火线。 投喂也是关键环节,要保证饵料足够但又不能过多,少则虾饿,多则污染底质。养殖户投苗后,往往不知道投多少料合适,有时看到水浓,有的养殖户基本上就不喂料,有的要拖1个月左右才喂。如果从精养的角度看,投苗2天~3天内就应该开始投料,因为苗多,一定会把藻类及其他浮游动物吃完,少于一定的量,苗抢食就很困难,这时候体质弱的苗就开始遭到淘汰。投料后判断不了虾是否能吃完,但还要投喂,怎么解决饵料多的问题呢,可以少量多餐,苗是以24小时环游形式觅食,一般情况下40分钟左右基本都能排空肠道食物,所以就算多喂点,也会在第二、第三个环游后被吃掉的,基本不会被浪费,当然不能太多。可以放少量在靠塘基边观察,2个小时内吃完就算合适,有时可以观察塘基边的虾,料不够时靠塘基边的虾就多。 消毒是必要的,弧菌暴发比人们想像的要来得早,虾塘由于藻类、虾的粪便及剩饵等的影响,诱发水体的弧菌暴发就很容易,当我们看到小苗出现空肠、断须等现象时,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弧菌感染,当然,初期是轻微的,但这些足以导致一些体弱的虾苗死亡,可以用过硫酸氢钾、中药、碘等刺激小的药物消毒。 补充微量元素是维持稳定的关键,当看到水清,pH值却为9左右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有害藻起来了,单一藻种过多,导致pH一路高,真正的原因是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有些有益藻类死亡,能适应的藻类就开始大量繁殖,缺的元素就越来越缺,有害藻类泛滥,比如蓝藻、甲藻等,这些有害藻出现,会使水体含毒素、pH高、缺钙镁等,虾在此环境下就很难适应,解决方法是先用菌抑制藻类的发展,增加微量元素,增加有益藻。 虾塘是个大环境,养虾就是尽量维持环境的相对稳定,任何的措施,都不能破坏平衡,平衡一但被破坏,就会有伤害。往往平衡被破坏后,养殖户为弥补损失常用过度的方式解决,又会导致更大的危害,比如过度消毒,比如超量追肥。 40天内的虾最能体现管理的水平。好,则后期顺利过渡;不好,则麻烦不断。总之一句话,就是保持水体的平衡。 旺平文/图 诗歌(多首):行香子·叶 内蒙古敖汉旗长胜镇巧借远程教育促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