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传染是什么原因
根据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人畜共患疾病已达200种以上。众多的人畜共患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动物的健康状况已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紧密相连[1-2].加强动物保健,控制动物疫病,提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群体的共同心声。
1人畜共患病的类型
一是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而且具有传播迅速和流行性的特点,如禽流感、狂犬病等。二是衣原体型和立克次氏体型人畜共患病,其依然是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疾病,如鹦鹉热、Q热等。三是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其同样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如炭疽病、结核病等。四是真菌性人畜共患病,其也是一种能引起人类致死性感染的疾病,如念珠菌病、皮癣等。五是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与其他人畜共患病一样,其依然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涤虫病、包虫病等。
2危害性
一是直接或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2005年6月四川资阳发生的猪链球菌感染事件就是例证,这一事件共有206人感染,38人死亡。二是诱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如1989年3月至1991年1月,我国西部地区某地7个县暴发一起人畜共患的炭疽传染病,先后有524人患病,209人死亡;383头家畜患病,355头死亡。三是会给畜牧业带来深重的灾难和持久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际形象。如2003年12月,美国农业部向外宣布,在华盛顿州发现1例疯牛病,这一消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恐惧。日本政府随即做出反应,决定暂时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
3传染条件
一是传染源。机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病畜或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而这种传染源的病原体能引起人畜患病,包括显性传染源和隐性传染源在内。二是传染途径。人畜共患病的传染途径有直接传染和间接传染两大类。直接传染就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健康的动物或人类直接接触传染源(如咬伤)而引起的传染,如狂犬病等。间接传染,病人或患病畜禽从体内排出传染源后,污染环境,在外界因素的参与下,如经污染的物体、饲草料、水源、空气、土壤、吸血昆虫(如蚊、蝇、蜱、螨等),健康的动物或人接触这些传染媒介后间接引起疾病的传染,如结核病、炭疽病等。三是易感群体。人或动物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如狂犬病毒)有共同的易感性。当这种病原体侵入易感群体的机体后,可引起这种特定的传染病在人或动物中传染和流行。只有当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群体3个条件同时存在,并互相联结时,人畜共患病才会发生和流行。当破坏或中断3个条件中的任何1个条件时,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就不会发生和流行[3].
4流行特点
一是发散性。在某一地区,较长时间零星发病,且发病的人或畜禽数量较少,如破伤风等。二是地方流行性。发病的病例较多,但传染范围不广,仅局限于某一地区,如炭疽病等。三是流行性。发病的病例多,并在较短时间内传染到较大的范围,如口蹄疫等。四是大流行性。发病的病例多,传染范围极广,如禽流感等。五是季节性。某些人畜共患病在一定的季节里出现发病率上升的现象,如炭疽病在夏季易发。
5综合防制措施
5.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通过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疯牛病、甲型H1N1流感等事件的宣传报道,社会各阶层对人畜共患病有了一定的认识,自我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众多的人畜共患疾病知识知之甚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山区尤为突出。因此,应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科普教育、科技入村、科技入户、现场培训等多种多样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人畜共患疾病知识,提高社会各阶层、广大群众、养殖业主的安全防范意识、疾病防控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4].
5.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少养或不养宠物
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循环利用、标准化建设的原则”建设人居住房和畜禽圈舍,彻底改变传统养殖业脏、乱、差的状况。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强化消毒意识,注意个人卫生。搞好杀虫、灭蚊、灭蝇和防鼠灭鼠,消灭和阻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降低人畜共患疾病相互感染的几率[5].为减少或阻断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几率,应少养或不养宠物,不随意收养流浪动物。家养宠物要定期接种疫苗、定期消毒、定期驱虫,及时处理排泄物,严防宠物接触饮食物品,严防宠物接触伤口,严禁与宠物亲密接触,强化卫生意识。
5.3建立健康畜禽繁殖场,加强动物保健
通过建立健康畜禽繁殖场,实现控制或消灭某种或数种动物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为养殖业主提供优良的健康畜禽,从源头保障动物健康。各养殖业主应积极主动地防控各类重大动物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定期驱除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发现人畜共患疾病及时按照“早、快、严、小”的处置原则,积极采取隔离健康畜禽、紧急预防接种、封锁发病地区、扑杀患病畜禽、诊治患病病人,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阻断人畜共患病传染条件的形成,实现控制和消灭人畜共患病,确保人畜健康[6].
5.4建立动物溯源体系,强化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动物卫生监督
将动物养殖地、动物健康、疾病防制、投入品质量监管、业主诚信、加工流程等生产行为,建立详细的标识档案信息系统,通过标识和网络等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动物溯源体系,搭建明白消费平台,保障消费安全。加强消费市场的监管,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入监管台账,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平,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