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养殖技术菌种防污染严把“四途径”

菌种防污染严把“四途径”

发布时间:07-14 17:41分类:养殖技术

  食用菌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均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诸如绿霉、青霉、曲霉、根霉、毛霉以及细菌等杂菌污染,高温季节尤为严重。生产过程中由于杂菌的侵害,往往会引起减产甚至绝收。

  灭菌不彻底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会造成杂菌污染,一般3~5天即可出现污染现象。而灭菌不彻底也是由于下列几个原因引起的:

  霉菌操作不当:一般杂菌的菌丝体与孢子经过常压100℃、6~8小时或121℃、0.5~2小时均能杀死。目前食用菌培养料往往采用常压灭菌法或高压灭菌法。常压灭菌对谷粒、粪草等材料的灭菌难度较大,不容易完全达到灭菌的效果;而高压灭菌法效果则要好得多。

  培养料性质的影响:制种所需材料的种类、培养料中的含菌量、含水量以及酸碱度等都能影响灭菌效果。灭菌时,要根据培养料配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时间。

  菌种瓶(袋)堆放不当:菌种瓶(袋)在灭菌锅内的堆放形式可影响灭菌的效果。在排放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蒸汽的流通和升温。对菌种袋装的培养料灭菌时,由于塑料袋受热后容易变形变软,如装料不紧,叠压堆放时则菌袋之间的空隙会减少,影响灭菌的效果。

  菌种瓶或菌种袋的影响:制种时一般选择菌种瓶或菌种袋。塑料袋传热速度快,而玻璃瓶则传热速度慢,在相同培养料,使用相同的灭菌方法时,瓶装料要比袋装料灭菌时间稍长一些。另外,个别容器密封不严或细小破损,也可以导致杂菌的污染。

  接种操作不规范

  食用菌接种过程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操作不规范则极易造成培养料的杂菌污染。污染的杂菌一般是接种室空气中杂菌、菌袋表面的杂菌以及接种人员的体表杂菌等。操作不规范引起培养料污染的特点,是杂菌在培养料表面生长,一般发生在菌袋开口处以及接种处。因此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室要用 菌室专用消毒王 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菌种带杂菌

  用于扩大培养的原种本身必须是纯菌,这样才能保证菌种的单一性。如果菌种本身不纯,可造成批量污染,生产中的一批菌种中,集中在一起的菌种都出现污染,而且污染的部位在菌种块处,污染出现较早,接种3~5天即可出现。因此我们在制种时应尽量采用生活力强、菌龄适宜、抗逆性强的优良菌种原种。

  培养室不洁净

  培养料不洁净、空气不流通、室内潮湿,也可感染杂菌。这种情况下污染率相对较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污染率会逐渐增加。大量污染出现比较晚,一般在接种10天后出现。

睁大“有神眼”用好“无形手”
——广东探索农产品安全散户监管立体模式纪实
雨季茄子易发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