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养鸡场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物安全体系是疫病的预防体系,整个生物安全体系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宗旨是防止疾病引入和传播,避免鸡只与病原体接触。鸡场无视生物安全会付出惨重代价,如鸡群感染新城疫、流感、法氏囊等疾病,会造成很高的死淘率;鸡群感染球虫病、坏死性肠炎,会导致饲料转化率大大降低。
1. 生物安全基本要点 ①鸡舍是最干净的区域,场外是脏区。人员每天进舍和出舍都要淋浴,换上消毒好的工作衣、帽。进舍时不要携带任何无关物品,并经过脚踏盆消毒或换鞋。脚踏盆里的消毒液要及时更换。工作服不准穿出生产区,并定期清洗消毒。②设备、车辆等进舍前应彻底消毒。设备如工具使用前要用福尔马林、酒精或紫外线灯消毒处理。尽量避免鸡舍之间的物品交换。鸡场大门入口处要设立车辆消毒池,池长为车轮周长的1~2倍,每周更换3次消毒液。③场区环境定期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隔绝或减少病原微生物,以降低鸡群感染疾病的概率,间接增强鸡群的免疫效果。场区经常用高压水清洗,每周对场区地面、道路和排水沟等进行消毒。④制定敌害防治计划。敌害如蚊蝇、老鼠常携带病原,容易引发疾病。要防治敌害,场区内要求无杂草、无垃圾。若进行灭鼠,要合理计划,定期执行。⑤不建议带鸡消毒。带鸡消毒在国内很流行,但是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它的有效性。喷雾消毒时若雾滴较小,鸡只吸入后易患病;反之雾滴较大,会造成垫料潮湿。另外,鸡只患呼吸道疾病后,一旦消毒会中断鸡只的免疫过程。⑥进行疾病净化。每批鸡出栏后,都要空舍一段时间后再进下一批鸡。空舍的目的是清除鸡舍内的病原微生物,切断其传播链。肉鸡舍一般空闲14天,父母代鸡舍空闲1个月,祖代鸡舍空闲2个月,若空舍时间太长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开始繁殖,鸡群也易患病。空舍期间,将设备移到舍外进行清洗,舍内由里到外、由上到下进行清洗。清洗鸡舍的污水要处理好,防止其返流回鸡舍内。鸡舍设备安装调试好后,选用福尔马林等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如果有多个鸡舍,应全部清洗后一起消毒,消毒后一定要检测消毒效果。
2. 科学的免疫接种 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种是使鸡群在疾病易感期间产生抵抗力,同时诱导产生免疫记忆,以便再次接触相同病原时,能快速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应答。选用的疫苗一定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不能贪便宜使用低劣疫苗。②考虑母源抗体的影响。母源抗体可以抵抗疾病的传染,但也能妨碍免疫应答反应。雏鸡最好能测定其母源抗体水平,以确定首免日龄。③选择合适的免疫接种途径。疫苗接种时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并确保疫苗均匀分配或准确注入机体。如皮下或肌肉注射接种疫苗时,要保证注射部位准确;点眼接种时疫苗要保证流入泪管,滴鼻接种时要保证疫苗通过鼻孔流进喉头,进而进入呼吸道;气雾免疫时要控制好雾滴大小,喷雾前后几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当抗菌药。④疫苗的保存。不同的疫苗保存条件不同,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保存和使用。现常用的弱毒活疫苗要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4℃冷藏保存,细胞苗要在液氮条件下保存。
3. 加强饲养管理 ①根据鸡群的不同发育阶段,提供营养充足、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在收购、配制、储藏和运输饲料等环节防止污染、霉败变质和虫蛀等情况发生。防止抗营养因子的摄入,从而增加鸡只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保证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②提供舒服的环境条件。温度或湿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鸡群的呼吸道黏膜屏障机能受到破坏,从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要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湿度,补充新鲜的空气。当通风与保温出现矛盾时,以优先考虑通风为原则,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尘埃和细菌的含量,这是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的首要条件。③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合理才能保证鸡群在生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活动场地,同时提供适宜的料位、水位,使鸡群采食到充足的营养和获得足量新鲜的饮水。④减少应激。减少应激可以有效地保护鸡只的免疫功能,这是日常管理和生物安全的重要目标。生产中应尽量减少鸡群应激,在转群、断喙和免疫前,要把饲料中电解多维的用量增加到平常的两倍;保持相对固定的饲养程序,不随意改变料型、料质,需要更换饲料时应缓慢进行,有3~6天的过渡期;实施严格的光照制度,光照时间不可忽长忽短。
总之,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有许多工作要做,具体包括建立目标、记录和检查。建立生物安全系统有以下几个步骤:设计生物安全体系,必须写在纸上,不能口头传达,否则不能完完全全来执行;有了生物安全措施,就要执行,并且每时每刻坚持;每个月或半年进行审定,看看是否能正确执行,经过审核进行修改、改进。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后不断改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