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方法
溧阳市养蚕历史悠久,有桑田逾3 333.33 hm2.位于溧阳市最南端丘陵地区的戴埠镇是该市的养蚕重点乡镇之一,桑田面积逾400 hm2,年发种近1万张,占全市发种量的20%左右,尤其是秋蚕发种近3 000张,占全市发种量的30%.蚕桑是戴埠镇的支柱产业,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年蚕桑生产不断下滑,尤其是中秋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对中秋的保稳产、争高产构成威胁,挫伤蚕农积极性。
血液型脓病又称核型多角体病,病原是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呈杆状,寄生于血细胞、脂肪细胞、气管被膜细胞等。该病传染途径为创伤传染和食下传染[1].特殊年份蚕期遇高温闷热天气以及蚕体质过差易诱发此病,据调查,在戴埠镇正常年份下环境污染和粗放饲养为此病发生的主导因素在这里不妨看一下:。
1 发生原因
1.1 环境污染
环境包括一家一户蚕室内外的小环境和整个蚕区的大环境,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蚕具污染等。
1.1.1 空气污染。戴埠镇春、夏、秋连续养蚕,每季蚕期间隔时间短,有时首尾重叠,消毒困难,病毒新鲜、毒力强,残留基数高。蚕沙及用过的旧蚕簇到处堆放,未能及时处理,经风吹雨淋、家禽觅食等导致病毒大范围扩散。据统计,全镇蚕沙规范处理或远离蚕区的未达50%.
1.1.2 水污染。戴埠镇是丘陵山区,独有的地形造成河流呈现雨来即涨、雨过即退,各村落主要的生活用水集中于池塘。例如上潘村,全村有村民108户,蚕农70户左右,2011年中秋蚕发种80张,村中有一口池塘,蓄水量1 400 m3,是全村蚕匾等蚕具洗涤的集中处,蚕3~4龄后便可见拥挤的洗刷场面。过了雨季,池塘便是一潭死水,成为病毒繁殖的温床,也是全村脓病交叉感染的便利场所。
1.1.3 蚕簇污染。戴埠镇蚕簇多数依然是传统的草笼簇,主材料为稻草。戴埠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 m2,材料的紧张及人力的不足,使草笼的重复使用率居高不下。如上横涧村,2011年中秋养蚕户35户,有28户草笼是春秋2次使用,重复率达80%.春季使用后的旧簇经过简单日晒后又留至下季使用,蚕簇上的病源再次传染,加重发生几率。
1.2 粗放饲养
粗放饲养是指饲养过程不规范化操作,各项处理随心所欲。形成这一现象与老经验、老习惯有关,如消毒形式化、蚕室多用化、下地提早化和药剂乱用化。
1.2.1 消毒形式化。回山消毒和养蚕前消毒已步入形式化怪圈:一是茧价的下跌影响蚕农积极性,降低了成本投入;二是蚕室的多功能化导致消毒困难;三是土方法影响消毒的有效性。戴埠镇2011年中秋发种2 890张,共销售消毒药剂200套以上,对消毒的重视性可见一斑。
1.2.2 蚕室的多用化。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蚕宝宝也住进楼房。根据"小蚕要焐,大蚕要晾"的特征,楼房环境利于小蚕的生长发育,但至大蚕期若遇高温闷热天气,楼房温度高,湿度低,通风性差,易诱发血液型脓病,。
1.2.3 下地提早化。为了图便利,蚕下地时间越来越前,早则3龄,一般4龄饷食后移到地面饲养。地面温度相对低,易食叶不尽;范围扩大,添食不均,易造成眠起不一;饲养范围大,难发现异常个体,也不便于处理。下地后不去沙,蚕沙时间过长、过厚易发酵产热。以上种种原因,为脓病发生埋下隐患。戴埠镇南渚村是典型中秋高产村,蚕农25户,中秋平均发种62张左右。据统计,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3年中秋平均单产分别为42.50、41.15、38.00 kg,比邻村平均单产分别高4.5、6.5和4.0 kg.这个村的做法是4龄下地蚕后,5龄眠前去沙扩座1次,5龄后翻仓去沙2次,翻仓过程中对病、弱、小蚕进行1次清拾。
1.2.4 药剂乱用化。蚕的饲养强调"两灰两药",可见适时适量添食药剂有利于增加产茧量,提高蚕茧品质,但不是多多益善。蚕农在脓病群体扩大、症状明显时往往"病急乱投医",只要认为此药对病毒有抑制作用便盲目添食。血液型脓病后期蚕皮肤易破而流脓汁,经伤口或食下会再次传染,此时再大量添食拌药剂的湿叶,脓汁污染扩大,加速传染,并且添食水剂会影响石灰的使用。
2 防治对策
2.1 选育抗病品种
戴埠镇属典型的丘陵乡镇,有特殊的小气候环境,尤其是立秋过后,一天内温差较大,但叶源多,叶质好,故适宜选用一些食桑量大、产丝量高、温度适应范围大的品种,如苏5*苏6、苏菊*明虎等。
2.2 杜绝污染
血液型脓病毒形成核型多角体后在室内自然条件下可存活2年,在4 ℃条件下经过十几年仍有致病力[2].因此,只有及时杀灭病毒,降低基数,才能控制感染。
2.2.1 降低空气污染。蚕室内外及整个村落都要注意卫生,勤打扫。待处理的病、弱、小蚕不随意丢弃。蚕室四周禁止露天堆放蚕沙、旧簇等,以防病原菌飞扬扩散。
2.2.2 防止水污染。蚕匾等蚕具不宜在水塘中清洗,宜选用流动的河水或井水冲洗,消毒后的蚕具不用再洗。
2.2.3 减少桑叶污染。桑园附近严禁堆积蚕沙,蚕沙等必须充分堆沤发酵后才能作桑园肥料。加强桑园管理,及时防治桑园害虫,减少野外昆虫传染病菌的可能性。
2.3 普及科学饲养技术
2.3.1 严格防病消毒。秋蚕消毒防病要严格,蚕期前消毒执行"八字",即扫、洗、换、浇、粉、消、煮、晒,其中重点抓住"洗"和"消".消毒药剂种类很多,若选福尔马林消毒,可在蚕期开始前7 d进行,打扫完蚕室,选用2%的福尔马林溶液加0.5%~1.0%新鲜石灰粉喷洒,消毒后关闭门窗并保湿24 h.消毒中要戴口罩,注意安全[3].蚕期结束要彻底回山消毒。
2.3.2 加强饲养管理。秋蚕期防止高温闷热,力求做到蚕室适温适湿,空气流通,勤除沙。要谨防其他作物的病虫防治影响叶源安全,做到良桑饱食,增强蚕体抗病力。
2.3.3 勤用石灰。石灰可隔离和杀灭病毒,是脓病的特效药。在发生脓病的蚕室要勤用石灰,坚持每晚用1次,达到匀、厚。发生严重的要早、晚各1次。石灰要用新鲜块灰,对少量水化开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备用[4].
2.3.4 提清分批。中秋蚕叶质老嫩不一,易造成群体发育不齐,加上高温会食桑不足就眠,因此加强眠起处理,分批提清很重要。对蚕座中的弱小蚕要淘汰,对就眠十分迟缓,但体躯并不缩小的蚕要分开饲养或淘汰。处理淘汰蚕一定要放在石灰盆中淹渍后远离蚕区深埋或放在火中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