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活体饵料-蝇蛆的特性
(1)卵卵小,白色,长椭圆形,1克卵约有13000~14000个卵粒。在自然界中,成虫多把卵产在湿度较大(70%)左右的猪粪、鸡粪、发酵饲料或堆肥表层下,卵粒大多互相堆叠。
一般来说,在湿度为60%~70%时,在适温区间内,温度越低,卵的孵化时间越长,也越不整齐。25℃时,孵化时间约12小时。
(2)幼虫幼虫即通常说的蛆,灰白色,无足,后端纯圆,前端逐渐尖削。在食物和氧气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极为迅速,从卵到幼虫成熟只需4~5天(不包括预蛹期)。成熟的幼体长约1厘米,重约30毫克。500克幼虫大约1.7万~1.8万个。取单个卵的值为1,测得温度25℃时第一、二、三、四、五天龄的幼虫增重分别为卵的16.5、75.3、231.2、356.7和442.4倍。由此推算1克卵可以生产蝇蛆400余克。
幼虫有畏光性,一般群集潜伏在饲料表层下2~10厘米左右摄食。成熟后,摄食停止,并开始离开潮湿的食场到容器外暗而干燥的地方或较干的食渣内,准备化蛹。
幼虫(蛆)是黄鳝利用的主要对象,是禽畜粪便中残存的蛋白质的“回收器”。在其他条件适宜时,产量基本上决定于禽畜粪便蛋白质的含量。一般说,用混合饲料喂猪所得的猪粪或在猪粪中加1/3~1/2的鸡粪,效果较好。用麦麸或豆渣作饲料,效果虽好,成本较高。
幼虫停食后,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残物,体色变黄而透明,这段时期称预蛹期,一般要经历2~3天的时间。
(3)蛹由预蛹期过渡到蛹,体色由黄而棕红,最后发展到深褐色,有光泽。长约5~7毫米。1千克蛹大约4.6万~6万个。
从外表看,蛹不食“不动”,但它是虫体生理变化最激烈的阶段,要求湿度较小(50%~60%)、光线较暗而安静的环境。在正常情况下,蛹期经过4~7天,蛹壳头囊破裂,蛹羽化为成虫。
(4)成虫成虫即蝇,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刚孵化时为灰色,在蛹壳附近匍匐爬行,短时期后变为黑灰色。胸部有3对足,1对翅,背面常有4条黑色纵纹。腹部椭圆形,色灰黄。雌虫腹部末端有一锥形产卵器,自然性比基本上保持1:1。成虫羽化出来后,摄食5~6天,腹部逐渐膨大成乳黄色,并纷纷进行交尾。交尾后第二天开始产卵。1只成虫一生产卵5~6次,共产卵300~500粒,大约每隔1~2天产卵1次,故一笼成蝇群体产卵的时间多集中在开始产卵后12~15天以内。一笼7000~8000个成虫的群体每天产卵约1~1.5克,培育蝇蛆0.4~0.6千克。
成虫趋光,天黑后附着在蝇笼壁上,在25℃左右,人工加光9~10小时,成虫寿命约1个月。从经济效益上考虑,以饲养20~24天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