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怎么治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的下降,炎症奶废弃。
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产乳量降低4%~10%。乳的品质大大下降,乳糖、乳脂、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隐性乳房炎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其发病率是健康牛的2~3倍。牛场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难以估计。
1病因
传染源为病牛的腺体,通常情况下都是洗乳房的毛巾发生污染,挤奶杯中有残留的奶,挤奶机操作不当,使乳房炎病菌交叉感染。另外,圈舍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寒冷及圈舍内的粪尿冻块及其他硬杂物等不利于奶牛生存环境和设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机械性损伤奶牛乳房等都是导致乳房炎的因素。奶牛免疫接种及乳房炎监测和换牛隔离治疗不及时,造成奶牛身体抵抗力下降,是易发本病的重要环节。子宫内膜炎的炎症和生殖系统疾病等可继发本病。犊牛咬伤乳头,治疗不及时,细菌感染化脓,也都是引起乳房炎的条件之一。
2流行情况
本病主要侵害泌乳盛期、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且抵抗力弱的奶牛。初产及干奶期奶牛最易发病。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气候突变,尤其在患生殖系统疾病时都会引起和继发本病。夏季临床性乳房炎发病率大为增加。
3临床表现
临床性乳房炎约占奶牛总发病的20%~25%,临床症状明显,患病乳房形状结构发生变化,患病区域红肿、热痛、变硬。触摸敏感,泌乳减少或停产。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如乳汁稀薄有絮片,为浆液性,乳汁中含有小凝块,则为卡他性。乳汁中带有“豆腐渣”样纤维素样渗出物,则为纤维素炎症。乳汁中含有灰黄色脓汁的,则为化脓性。乳汁呈现水样,变红或混有血凝块,则为出血性乳房炎。
隐性乳房炎发生较为普遍,在奶牛群中,约占30%~40%。由于隐性乳房炎乳汁和乳房没有明显肉眼变化,常常不被重视,如体细胞监测超过50万/毫升,不及时处理,持续感染,促使乳腺组织渐进发炎,严重者会转变为急性临床性乳房炎。
慢性乳房炎大多数是由于临床性乳房炎治疗不及时或未完全治愈,导致乳腺组织发生实质性病变,乳房萎缩、变性,严重者坏死,淘汰。
4实验室检验
隐性乳房炎必须通过乳汁C.M.T实验室检查结果判定,取新鲜乳样2毫升置于检验皿中,加入C.M.T试剂2毫升,缓慢作同心圆搅拌15秒后,观察结果。被检乳样如果全部呈凝胶状并有大量乳凝块附着皿底,则判定为阳性;乳样无变化,则判断为阴性。该被检乳样必须新鲜,随采随检,试剂应用化学纯,稀释液为中性蒸馏水。体细胞检查时,当体细胞超过50万/毫升,就有疑似乳房炎的可能,但要排除泌乳进程的影响。
急性乳房炎是采患牛乳汁进行细菌学培养,对致病菌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都是诱发本病的易感致病菌。
慢性乳房炎可取病变乳房的坏死组织并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乳房组织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结合乳房结构变化,则视为乳房炎。
5治疗
对于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用青霉素800万单位加链霉素2克作乳房患部注射,连续5天,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并涂碘甘油。如链球菌感染,发生乳房炎,可用卡那霉素或泰勒霉素每千克体重6~10毫克,1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数天。也可通过乳导管注入800万单位青霉素、3克链霉素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用药前,最好先做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泌乳期发生乳房炎,应将奶挤净,排出炎症分泌物,进行乳房送风,同时应用抗菌消炎药。乳头药浴,即将干乳期奶牛的乳腺注射抗生素,以降低发病。
奶牛出现全身症状,要解热、镇痛、乳房基部封闭、降温。患部及时消毒,饲喂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饲料,增加抗病能力。促使患病奶牛早日康复。
6预防
本病以预防为主,首先加强牛舍通风,保证牛床平坦,护栏完整,避免刮伤乳房。避免损伤乳头,挤奶前,用温水擦拭,从上至下按摩乳房,建立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做好免疫消毒计划是确保奶牛健康生长的重要保证。具体预防措施:
运动场要干燥,粪便及时清除;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洗乳房水要清洁、要勤换;挤奶机要及时清刷。目前,有的牛场采用“两次药浴,一次纸巾干擦”的方法,即先用药液浸泡乳头,然后用纸巾干擦,再上机挤奶,此法在生产中应用收到较好效果。
对桶奶和母牛个体定期进行奶中体细胞测定,根据细胞数的多少,判定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现状,并采取相应措施。
每次挤奶后1分钟内,应将乳头在盛有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或0.5%~1%碘伏的药浴杯内浸泡0.5分钟。每天、每班坚持进行,不能时用时停。
泌乳期末,每头母牛的所有乳区都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液注入前,要清洁乳头,乳头末端不能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