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养殖技术秋蚕饲养技术

秋蚕饲养技术

发布时间:08-18 16:35分类:养殖技术

  秋蚕饲养与夏蚕饲养期的间隔期较短,夏蚕的病原微生物活力强,数量多,加之秋季高温多湿,秋蚕饲养因蚕室、蚕具多次重复使用后,如果消毒不彻底,放松饲养管理,适宜病原体繁殖,蚕儿易发病,致使秋蚕产量低,蚕茧质量差。同时秋蚕饲养处于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中,以及桑叶病虫害多,如桑尺蠖、朱砂叶螨、野蚕、桑褐斑病等交叉感染,害虫的尸体、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体,蚕食下被污染的桑叶,就会发病。

  秋季养蚕时是其它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大量使用农药,农药会随风污染桑叶,或桑树治虫农药残效期未过,会造成农药中毒致死,或引起微量中毒发生不结茧蚕。因此,要获得秋蚕的稳产丰产,必须加强消毒防病,桑树治虫,做好防蝇、防蚁、防农药中毒等工作。秋蚕饲养期间关键要做好“二选二控一加强”的技术处理工作,即:选养抗逆性强的优良蚕品种,选好秋用叶;控制好病原的产生,控制好饲养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提高秋蚕的产量和产质,增加养蚕收入。

  1、蚕前彻底消毒,消灭病原

  彻底消毒,消灭病原,是蚕病防治中“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对养蚕场所及蚕具进行全面打扫、冲洗,消除室内外的病蚕尸体,茧丝屑物,蚕沙及杂草、垃圾等,做到不留死角,杜绝饲养环境的病原兹生危害。

  2、加强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

  秋蚕一般多发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等,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定期用新鲜石灰粉或防僵粉,或防病一号进行蚕座、蚕体消毒,对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养蚕过程中坚决淘汰弱小蚕,病蚕。蚕感病初期,其表现为体躯瘦小,发育迟缓,排泄物中有大量的病原体成为蚕座污染的主要来原。因此,在养蚕过程中,要严格做好提青分批工作。对体质弱,发育异常的蚕进行淘汰以消除蚕座污染。病蚕、死蚕尸体放入消毒缸,缸内放入石灰或2%的有效氯漂白粉液,浸渍24小时后埋入土中,防止病原扩散再次感染。

  3、控制蚕室内温、湿度,确保蚕的正常生长发育

  秋蚕期气温开差大且多变,常出现高温多湿和高温干燥的环境,在高温环境下,蚕儿新陈代谢旺盛,营养供不应求,给桑不足极易引起蚕体虚弱,降低蚕的抗病能力,如果湿度过大,蚕体水分散发困难,加重高温为害。因此,防热、防闷,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是养好秋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4、秋蚕饲养温湿度

  一龄;温度27-28℃,湿度85-90%;二龄:26-27℃,湿度80-85%;三龄:温度25-26℃湿度75-80%;四龄:温度24-25℃,湿度70-75%;五龄:温度23-24℃、湿度70%。

  5、做好秋蚕的补催青工作和收蚁工作

  秋蚕期气温高,领种应在下午或清晨气温低时进行。蚕种应轻装快运,注意平放,不能堆叠过高,防止雨淋和剧烈震动,防止高温。种领回后要专人保管,及时做好补催青工作,温度不超过28℃,干湿差1.5-2.0℃ ,并进行黑暗保护。收蚁宜早,一般在早晨5时感光,争取上午9时收蚁结束。

  6、饲养管理

  秋蚕饲养要稀,稀养能减少病菌传染机会,稀养也是防暑降温的重要措施之一。稀养有利于降温通风换气,使蚕儿充分饱食。做到“三饱,”即盛食饱,夜间饱和上蔟饱。做到及时补桑,使蚕饱食。秋蚕叶质老嫩不匀易造成眠起不齐,饲养温度高生长发育快,容易食桑不足就眠。所以,要加强眠起处理,做好眠中保护,起蚕时进行蚕体消毒后再饷食。在饲养过程要多除沙,做到勤除沙勤扩座,多使用吸湿才料,保持蚕座稀薄卫生,使蚕的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喷施多效唑结合环割对橄榄开花结果的效应好 山西临汾市全力推进养殖业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