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全熟料滑子菇栽培技术
1、生产时间:正季栽培模式,最佳播种期为2月下旬-3月下旬,秋季8-10月进行出菇管理;反季栽培的播种期为11-12月,来年4-11月进行出菇管理。
2、棚室:目前常用的设施为发菌出菇棚,一般棚长50米、宽8米,采用钢筋、菱镁、钢管结构拱架,上面覆盖双层塑料中间夹一层草帘或双层毛毡。
3、灭菌设备:主要采用常压蒸气锅炉充气的灭菌方式,可用砖建架台,上面放置钢管焊接的灭菌棚架,同时备好蒙锅塑料、棉被或棉毡等保温物品和绳子用于固定。
4、生产设备:锯沫加工机、振动筛、传送带、拌料机、装袋机等。
5、菌种选择:常用的栽培品种主要有早生2号、早丰112、C33等。选择菌种时,从外观看要菌丝洁白、绒毛状,生长致密、均匀、健壮;菌龄在4560天,不老化、不萎缩、手掰成块,无积水现象。
6、栽培技术:包括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期管理和采收9个工艺流程。其中
配料:需粗木屑41%、细木屑40%、麦麸18%和石膏1%。
拌料:原料需过筛。在生产过程中需提前拌料,使水分充分浸透培养料,含水量在55%60%之间,培养料袋长40cm,每袋重量为3.7-3.9斤。
装袋:拌好的料应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发酵变酸;料袋要求松紧适度;装袋时不能蹾,不能摔,不能揉,要注意轻拿轻放;发现破孔时要立即用胶带纸粘贴。
灭菌:采取湿热蒸汽气灭菌方式,当底层袋料温度达到100℃,保持20小时以上,方能做到灭菌彻底。两个锅炉同时充气的情况下,每锅适宜灭菌量为5000袋。
冷却:先检查灭菌后的菌袋是否有破孔,发现后应立即用胶带纸粘贴,然后运到接种室冷却。
接种:当菌棒温度低于15℃时开始接菌,接菌室内温度控制在5-15℃为宜。这一阶段有这样几个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打孔棒、菌种及盛菌种的塑料箱,要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提前进行清洗;其次接种室空间消毒剂为气雾消毒盒,接种时要提前4~6小时熏蒸,用量为每立方米空间4~6克;第三接种人员必需穿工作服,戴胶手套和防毒口罩,通常每5人为一组,一人打孔,三人接种,一人摆袋;第四接种时动作要迅速,防止杂菌污染,一次接种量为2500~3000袋。
7、发菌管理:主要任务是创造适宜的养菌条件,促使菌丝加快萌发、定植和生长。
定植期:室温在10~1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并且结合通风管理,尽量做到恒温养菌。一般每隔7~10天检查翻垛一次,发现有杂菌的菌袋要及时挑选处理。
蔓延期:菌丝定植后,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这个阶段要加强通风管理,室温应控制在15~20℃。除此之外,整个发菌期采取二次刺孔,第一次刺孔在菌丝圈达到8~10公分时进行,在菌丝外缘向里2cm处刺孔,每个接种点刺3~4个孔,孔深1~1.5cm。第二次在菌丝长满全袋时,每袋均匀刺孔,数量为20~30个。当菌棒含水量偏低或重量偏轻时,要少刺或不刺孔。
成熟期:当菌袋逐渐形成浅黄色的菌膜时,就进入了转色成熟期,这一过程需要30~40天。
越夏管理: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来临,滑子菇一般已经形成一层黄褐色腊质层,菌棒富有弹性,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增强,但如果温度超过30℃以上,菌棒内菌丝由于受高温及氧气供应不足而生长受抑或死亡。因此这一阶段应加强遮光度,昼夜通风。棚顶上除打开天窗或拔风筒外,更应安装遮荫网或喷水降温设施,并且在所有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或幼虫危害,棚内悬挂诱杀虫板。
8、出菇管理:七月末气温稳定在23℃左右,菌丝已长满整个培养袋并逐渐转为浅黄色,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行出菇管理。
属层架式出菇模式的,需将菌袋上面割掉1/3的塑料,上架单层摆放,每平方米16袋。使用旋转喷头上水,菌袋含水量达到70%-75%,棚内空气湿度达85%-90%,15-20天左右即可出现菇蕾。
是码垛出菇模式的,要用消毒过的小刀割开菌袋两端露出培养基,把菌袋摆成井字型,每层2~4袋,垛高不超过1米。休菌24小时后可进行喷水管理。使用旋转喷头上水,菌袋含水量达到70%-75%,增加棚内空气湿度达85%-90%,15-20天左右即可出现菇蕾。
9、采收:当菇体成熟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以不留菇柄在培养料上、不伤菇袋为宜。采完头茬菇后,要停水2~3天,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养菌完后进行下潮出菇管理。